2009年12月17日 星期四

拍馬屁,這樣看就對了

推力與阻力 by 張立﹝轉載﹞
20091120 信報 商心國是

筆者講過「推力」與「阻力」,桑拿房中朋友提起。

經常有能力強的朋友憤憤不平,公司提拔能力不如的人上位,「靠擦鞋啫」。如果真的這麼認為,未必抓住關鍵。

一輛汽車有一百匹推力,如果有一百匹阻力,這輛車動不了;另一輛車只有五十匹馬力,但只有二十匹阻力,這輛車前行。第三輛車只有三十匹推力,但沒有阻力,飛馳而行。三十匹推力比一百匹推力的快,這種現象是常見的。

怎麼辦?一個自強不息者,既會加強推力,又會減少阻力,考慮問題是雙向的,而非單一的。

鄧小平提出「韜光養晦,決不當頭」,就是他老人家深明韜略,為中國發展減少阻力的重要決策。一方面加強實力,另一方面減了阻力,方有今日的地位。

美國無疑是推力最強的國家,但小布殊急進的對外擴張政策,四處樹敵,巨大的阻力使美國舉步維艱,阿、伊兩場戰爭拖住其後腿,金融海嘯來,頓入深淵。今日奧巴馬四處陪笑臉,就是為美國減少阻力。

再看現在正在醞釀的歐盟選主席,幾乎可以肯定,英、法、德這三大國代表不可能上位,非能力也,阻力也,幾乎可以肯定,是歐洲小國,而低調的政治人物上位,非能力也,少阻力也。

這是和平時期的政治,所謂平衡,就是減少阻力。但戰時或者對立緊張的形勢則完全相反,會用銳利敢鬥的政治人物上場。比如一九四九年中共奪取政權,以破為主,破字當頭,立在其中,絕不客氣。

減少阻力,就是增加推力,韜光養晦,這是其內涵。

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by 自在居士﹝轉載﹞

引用自:http://francis-space.blogspot.com/2009/03/blog-post_15.html

(緣起:黃國英某天在部落中引用這句,引起一些討論,小弟搭嘴說會寫一篇文,拖了很久,今天完願。)

這句出自金剛經。金剛經的緣起是,佛陀由教導弟子如何解決自身的煩惱 (小乘) 轉向教導弟子如何幫助眾生 (大乘),做個見習菩薩,產生了這部經。菩薩是音譯,就是既使自己開悟、也幫助眾生度過苦海的修行者的意思。

弟子問佛陀,應懷著怎樣的心懷去當菩薩?

佛陀答:「不應住色生心、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」

色聲香味觸,就是我們的感官所能感知的東西,法就是思想、理論。我們的感官充滿限制,並不能觀察全部實況,我們的思想理論充滿偏見缺憾,並不能代表世間的真相。應該去除所有這些執著,以一顆無執著的心懷去當見習菩薩。

十多年前本人的啟蒙老師,曾拿我來做比喻去解說這句。

當我還像眾生一樣為名為利去搏鬥、不知要修行時,我是 「無所住而不生其心」。

當我開始知道要修行和要度眾生時,由於執著了佛法,執著了某些思想行為,便是 「有所住而生其心」。

當這種有所執著的日子過得辛苦,感嘆眾生難度,看到宗教團體充滿是非麻煩,便會放棄初衷,遊戲人間,成為 「有所住而不生其心」。

過著漫無目的的遊戲人生後,有一天會突然開悟,拋棄所有宗教執著,隨緣度眾,繼續菩薩的使命。這便達到 「無所住而生其心」 了。

這位啟蒙老師說的很準,我確是經歷了這些階段。

同時我們觀察到,世間很多事,亦有這些階段,由不知所以,到執著所知,到破除執著,見到實相。說到我們這裏的熱門話題,技術分析、基本分析,一樣有這些階段。要破除執著,才見到表象背後的真實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