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

從動物學角度看女性擇偶行為

按:除了從道德或者禮貌角度,也許從更原始的生物學角度看,嘗試理解部份女性的擇偶行為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SENSE隨筆140915顛覆男性擇偶權 by 蟬 ﹝轉載﹞

引用自:http://www.tangsbookclub.com/2014/09/15/sense%E9%9A%A8%E7%AD%86140915%E9%A1%9B%E8%A6%86%E7%94%B7%E6%80%A7%E6%93%87%E5%81%B6%E6%AC%8A/

不知各位有否留意早前電視播放的家品廣告, 描寫一對新婚夫婦正在溫馨地佈置新居….. 片中女的被標籤為“simple woman”,而男的則為“perfect man”。 廣告巧妙地操控simple woman觀眾的代入感,想望自己都能找到perfect man,但如果夢想都能成真的話,那perfect woman應該找到甚麼man呢?
(編按: 那理所當然是simple man了。)

悠久的重男輕女文化令人誤以為兩性結合,選擇權操諸雄性手上, 但在生物界情況正好相反。 雌性擇偶的意向主宰大局,透過針對雄性的選擇策略,繁衍出比任意配對更能適應環境的下一代。****

為了能成功繁衍,雄性的求偶行為固然受雌性擇偶策略所左右,就連副性徵secondary sex characteristic,即兩性性成熟後發展出來的差異特徵,亦因為「性選擇」的壓力而演化出各種不同的形態。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便是 “孔雀開屏”:美麗的羽毛除求偶外毫無用處,更成為一種存活的沉重負擔,但代價即使如何鉅大,還是划算得來。

〈雌性的擇偶策略〉
雌性擇偶時會透過一連串的線索去判別雄性的優劣。*** 當中的依據有以下幾種:
1.能提供重要資源或服務;
2.血統優良,先天條件優越;
3.同種而“喜歡”的;
4.外貌。

眾條件中以 “同種” 最為優先,否則無論如何努力也不會有生殖成果。
 擇偶基於先天條件在很多情況下是無從非議的。 例如雌企鵝偏向選擇肥胖的雄性,是因為孵卵的地方遠離海岸,從求偶開始,兩性都無法覓食。 母企鵝產下鵝蛋後, 便需要到海邊覓食補充養份,雄企鵝則留守原地孵蛋,等候伴侶回來輪班。雄企鵝絕食期長達一個月,肥胖的好處因此顯而易見。

對於生活壓力大的城巿人來說,條件(1)應該是最能產生共鳴的。但有如老掉牙愛情小說情節一樣,到底雌性是選擇提供資源和服務的雄性,還是資源和服務本身呢?J

很多鳥類和魚類以築巢的地點吸引雌性。 以棲息在加勒比海的藍頭瀨魚為例,雄魚各佔據著特定的地盤,而雌魚則按照地盤的位置選擇配偶。 生物學家Robert Warner重覆作過以下實驗:將佔據著優良地盤的雄魚從原有的領域移走,將另一條雄魚放進該地盤,發現原雄魚的配偶並未有離開地盤,而且和新來的瀨魚交配,是 “認屋不認人” 的好例子。 這種情況常出現在一夫多妻制當中,雄性只需控制一個區域的資源,便可以與該區的所有雌性交配。***

〈以物易性〉
以禮物換取性交是一種主流的求偶過程,禮物主要為食物或築巢的物料。 在眾多例子中,最經典的莫過於 蝎尾蠅scorpion fly。雄蝎尾蠅在求偶時要向雌性送上一份禮物:食物。 禮物的優劣取決於它的大小與質素,例如 瓢蟲即使體型大卻因為難以消化而被視為下品。

雄蠅冒著生命危險去搜捕獵物,以長長的口器刺進它的身體注入酶素,將其內臟化成液體吸出,並將自身分泌的費洛蒙塗在“禮物”上面。 準備好後,雄蠅便以後腳抓住禮物,將它掛在枝頭上,把遠至15公尺外的雌性吸引過來。

雌蠅會細心檢驗禮物,而且可能會試食,但不會輕易接受。 雄蠅便在此時嘗試取得交配的機會。 禮物的大小之所以重要,除了因為雌蠅偏好較大的禮物外,也因為 雄蠅交配的時間長短取決於禮物能讓雌性進食多久, 交配一般需時十多二十分鐘。時間長短也決定是否能形成受精卵。

禮物一旦進食完畢,雌蠅便會離開,真可謂“趙完鬆”。 如果禮物足夠大,完事後雄蠅便會與雌性爭奪剩餘的食物,以便另結新歡。 厲害的雄蠅的禮物有時足夠與3隻雌蠅交配。

這種 “純交易”手法的優勢也顯而易見。 雌性將覓食的風險轉嫁至雄性身上,從禮物提供的營養足可生產更多的卵子。 較弱的雄蠅會遭到淘汰,有利於整個物種的繁衍。

〈父親的代價〉
除了禮物外,以資源為條件的求偶方式還有另外一種更加殘酷的形態,便是以自己的生命作代價。

螳螂是最為常見的例子。 雄螳螂的體型比雌螳螂小,而對於雄螳螂而言,交配是一種致命的行為。 雄螳螂必須捕捉最佳的時機跳上雌性背上,如果不幸失手,雌性便會即時發動襲擊並將雄螳螂的頭吃掉。 這種血淋淋的愛看起來相當殘忍,但從繁殖的角度看卻不盡然。

雄螳螂在交配時被吃掉頭幾乎是肯定的, 差別只在於死前能否將性器放進雌性體內。 一旦成功,即使頭被吃掉,由於控制交配行為的神經中樞位於腹部,交配行為仍然能夠完成。*** 更有趣的是,被吃掉的頭部擁有叫停交配行為的抑制性神經,故此失去腦部的螳螂交配動作會更為激烈,真正能做到至“死”方休。沒有頭腦的丈夫可能是更優秀的丈夫。

對於雌性來說,雄性頭部能提供蛋白質來製造卵的外膜,其自身在產卵後也會隨即死去。 雖然斬首式的交配行為只發生在昆蟲身上,但這種極端的形態卻能反映一個事實:生命是上天設計用來繁殖的,即使失去生命也要繁殖下去。

參考:《顛覆男性擇偶權》《Sexual Strategies: How Females Choose Their Mates》 (1992) Mary Batten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