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報<毋枉管> 2013.9.2
「有錢有勢」是否就是「貴族」,是值得存疑的。古代只有皇族,亦有外戚,甚至太監,在形勢有利時,都是「有錢有勢」的,但一旦被抄家,就什麼都沒有了。
劉邦在皇權穩定後,就易姓不稱王了。朱元璋晚年就將封王的功臣全都給滅了。二千年來,王權和相權之爭無日無之。魏晉南北朝出了門第,各大由文官出身,成為變相貴族。唐末藩鎮則由武官成為變相貴族,但藩鎮族的興起,政治和社會內部失衡,乃有外族外侵。中國長期混亂,直到宋開國,仍未改衰弱之徵,北方有遼、金、元,直至宋亡。但宋代以後,門第玩完,軍閥藩鎮絕迹。
沒有了這些變相貴族,社會上再無強有力的特權勢力,起而代之是文化教育,普及到農村,發揮了「耕讀傳家」的觀念,乃有「中產階級」的出現。
優秀的知識分子可憑科舉成為官吏,而「士農工商」四民中的「士」再度抬頭,明清兩代乃有「書院」的出現,士人以個人的品格和學風來培養下一代,此乃「私校」的前身。但發展到二十一世紀,居然成為高收費的「貴族學校」,但產品是「知識分子」還是「貴族」,還看他朝有何成就,中學時代的「尖子」和「考試狀元」,並不保證他日在社會的成就,成為古代的「士」或今日的「知識分子」的歷史使命如何,錢穆指出「學術領導政治,政治統制經濟」是根本傳統觀念,同化外來思想,栽培科學所需的社會經濟基礎,更為重要。
所以如何促進社會經濟,又如何與中國傳統思想配合,是大課題,那似和現代所謂「貴族」無關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