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刊於2006.11.19
在經濟學上,費沙 (Irving Fisher,1867-1947) 對投資的理解是:
Investment is the balancing of consumption over time. (1)
十分簡潔。譬如說,我有一千元,本可以現在用來吃喝玩樂,但我儲起來留待將來讀書用。這個儲蓄的決定就是投資。但這個定義不能對證券買賣行為作出分類。證券買賣並不涉及消費,只是一種資產配置行為。
且看價值投資之父 Ben Graham(1894-1976) 的定義:
An investment operation is one which, upon thorough analysis promises safety of principal and an adequate return. (2)
也是十分簡潔。根據這個定義,許多散戶盲目跟風炒賣的行為就不是投資;做過市場分析而開舖做生意是投資。但筆者對這定義仍不滿意。現在有很多交易系統是經過嚴格測試,並且在市場上獲得不俗的回報。把這些技術交易系統的買賣稱為投資,相信不是Graham 的本意。
我認為,根據Graham在 <The Intelligent Investor> 對投資的闡述和一些著名投資者的作為,以下的一點最能判別出一個交易是否投資:
(我的定義) 投資者明白持貨的價值,不會純粹因為市價下跌而止蝕離場。
讓我稍作補充:
1) 明白持貨的價值是主觀的和個人的。有人喜歡用PEG(PE/Growth),有人抗拒;有人目光遠大,看出幾年後的發展,有人見不到近處;甚至有人認為價值是子虛烏有。因為功力不足、眼光不準而輸錢收埸也算是投資,不過是投資失敗罷了。
2) 有的散戶盲目崇拜買入後持有(Buy and Hold),而不理會持貨的價值或基本因素的轉變。雖然他們不會純粹因為市價下跌而止蝕離場,但因他們不明白持貨的價值,故他們不是投資者。
3) 投資者的絕活是對價值的判斷。市場先生Mr. Market有時是不理智的,否則價值(Value) 和價格(Price)不可能相差太遠。投資者把握市場先生不理智的時間,當價格遠低於價值時,趁低吸納;當價格高於價值時,趁高沽出。市場是大眾的反映,故投資者在出手買入或賣出時,必然是相反理論信徒。
4) 所有交易必有買入原因和離場原因。買入原因林林種種:便宜 (Undervalue)、創新高、技術訊號…。小弟也很喜歡發掘便宜貨,但小弟不自視為投資者,原因是小弟會因價格下跌而止蝕離場。真正的投資者持貨的原因是估值考慮,價格下跌是不影響其估值的,所以他們不會因為市價下跌而止蝕離場,甚至會考慮加碼。
5) 交易系統不明白價值,亦會因價格下跌而作出止蝕,故其買賣不是投資。
6) 離場原因有很多。如果投資者發現估值已完全反映,或基本因素出現變化而離場,並不違反以上定義。
7) 明白持貨的價值,但因為借貸太重、或資本不足,因市價下跌而被迫斬倉離場,也算是投資。其離埸原因是操作失敗罷了。
8) 投資與持貨的時間長度無關。如果今日撿了便宜貨,明日市場終於發現其價值而大幅上升至估值完全反映,沽貨獲利離場。雖然持貨只有一天,也是投資。
9) 一般開舖做生意,亦可應用以上定義。和黃的3G,市場對其估值頗負面,但和黃仍然堅持,故和黃是「投資」3G。
10) 根據小弟的定義,投資是投機的一種,並不對立。請參閱 <投機定義 Definition of Speculation>。
最後,還有一個辦法判別是否投資,就是問:
如果交易所明日起關閉三年,你會恐慌嗎?
投資者,如畢菲特等,相信是不會恐慌的。投機者,如我等,必然十分頭痛也。
(1) 張五常:經濟解釋(卷二) - 供應的行為,花千樹,二零零二,第33頁。
(2) Benjamin Graham,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4th Rev Ed., Harper Business, 1973, p.1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